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阳谷县郭屯镇拓宽贫困户致富创业门路,坚决破解贫困户等、要、靠的懒惰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 2020年3月,全镇469户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脱贫率达100% 。“小康路上不能使一人掉队”,郭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太敬在三级干部大会上严肃地说。
通过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郭屯镇贫困户实现光伏发电和蔬菜大棚扶贫项目分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该镇鼓励扶持贫困户通过养牛等勤劳致富项目,拓宽致富途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大大增强……
贫困户重燃生活希望
近年来,扶贫项目分红、第一书记帮扶及党委、政府救助让贫困户王士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要是没有政府的帮扶,我们一家四口真是没法生存了!”省定贫困村郭屯镇辛集村精准扶贫户王士梅激动地告诉记者,“俺一年低保金 2542 元,上大学的大女儿助学金 4000元,上高中的小儿子每年获得助学金 1250元,今年光伏发电项目分红2184元、蔬菜大棚分红2084元……有了这些收入,家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今年50岁的王士梅憨厚老实,丈夫去世多年,一个农村妇女带着三个孩子,一家四口相依为命。因为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大女儿又在上大学,小儿子在上高中,靠农业种植为生的王士梅一年下来收入甚微,经济上总是入不敷出。屋漏偏逢连阴雨,王士梅的二女儿又患上 EB 病毒阴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本就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王士梅经常深夜流泪。
王太敬在下村遍访贫困户工作中,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安排镇民政所所长闫广超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为王士梅办理低保,实施低保救助。同时,结合贫困户遍访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王士梅现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帮王士梅一家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第一书记对俺家的帮助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王士梅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阳谷三中办公室主任武继朝进驻辛集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时刻把精准扶贫户王士梅小女儿的病情挂在心上。武继朝通过多方联系,多次介绍王士梅带领小女儿外出到南京、上海接受医疗专家治疗,现在小女儿的病情已基本稳定。
驻村帮扶投建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和光伏发电项目,王士梅已获得3次分红,分红金额近万元。生活一点点好起来,王士梅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靠双手致富心里很自豪
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
“我养牛一年能收入上万元,虽然是累了点、脏了点,但是,通过勤劳致富,收入增加了,心里总感觉挺幸福、挺知足的。这一切还要感谢贫困户小额金融贷款惠民优惠政策……”辛集村精准扶贫户李庆忠对记者激动地说。
李庆忠一家四口,妻子宋秋红因患脑梗残疾二级,需长期服药。女儿读研究生,儿子读小学。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为宋秋红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每年能收到 2662元的低保救助金、每月 100 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80元的护理补贴,而且,去年还领到了2184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分红和2084元的蔬菜大棚项目分红。
尽管有低保救助、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项目分红,但不能长期靠救济生活。李庆忠夜里做梦都想通过发展养殖业致富,但是手里缺乏养牛资金。在遍访贫困户活动中,帮扶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将政府对贫困户小额贷款政策宣讲给李庆忠,增加了其靠自身努力勤劳致富的激情。闫广超与村支部书记李新波随即与镇扶贫办和农商行进行联系,经过多方努力,不到一周时间,就将一年期3万元贷款资金送到李庆忠家中。李庆忠用这笔贷款购买了7头本地小母黄牛,经过精心饲养,7头小黄牛都已饲养的膘肥体壮。
今年,李庆忠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在其家附近建设了一亩地左右的牛场。他养的牛今年年底开始陆续要生产了,生产后的小牛仔,李庆忠就不打算卖了,而是继续养着。“明年养牛纯收入至少3万元,靠自己双手致富了,俺心里感到自豪。”李庆忠见人就说。
贫困户住房无忧
“没花一分钱,俺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年76岁的郭屯镇苑店村贫困户苑金亮高兴地告诉记者。
年老体弱的苑金亮与患肺气肿多年的妻子刘丽华之前经常为房屋漏雨烦扰,去年9月份,经过驻村帮扶干部、村支部书记申请,由镇财政投入2万元对其进行了旧房改造,终于圆了苑金亮夫妇多年的新房梦。
为确保全镇贫困户住房无忧,郭屯镇对全镇各管区、各村立下军令状,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完不成危房改造的,一律就地免职,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镇、管区、村三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全镇共完成危房改造60余户,危房改造资金120余万元。
据了解,郭屯镇共有丁庄、王屯、辛集、赵元、后梨园5个省定贫困村,该镇共投入扶贫资金275万元,分别发展蔬菜大棚、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三年共计产生扶贫收益 51.7万元,全镇40户贫困户实现分红。为确保扶贫项目收益,镇纪委、扶贫办狠抓项目扶贫资金管理,通过严格实行招投标,坚决确保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
本报记者 马永文 通讯员 王金义